2023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要点

www.maomin.org     发布时间:2023-11-16     来源:办公室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2023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的开局之年,是我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起步之年,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意义重大。

2023年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聚力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立足省委赋予攀枝花“两区三地一粮仓一门户”的发展新定位,以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为战略目标,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为战略牵引,围绕端好“铁饭碗”、做强“钛钒碗”、创造“金饭碗”,突出抓好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推动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攀枝花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一、利用新型举国体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一)完善科技创新顶层设计。立足区域创新需求,展望前沿科技和重点产业发展趋势,加强科技战略谋划,高质量编制《攀枝花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协同中国工程院加快完成《攀西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战略研究》,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为新时代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利用探索新路。

(二)强化科技战略决策咨询。聚焦区域创新发展焦点难点和长期性、方向性问题,准确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和新兴领域发展机遇,围绕钒钛“卡脖子”技术攻关、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钒电池产业发展、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测度等领域开展专题研究,优化提升科技要参《攻关》质量,为市委、市政府科技创新战略决策提供参考。大兴调研之风,加强政策综合研究,形成高质量政务调研成果。

(三)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聚焦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建设,围绕钒钛新材料开发、钒电池产业化、钒钛磁铁矿采选冶等领域,推动10项以上“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水平测度研究,对外发布研究成果。

(四)争取重大科技专项。积极争取“四川省十四五钒钛稀土材料”重大专项、“四川省六大优势产业”重大专项、“科技服务业”发展专项、省年度科技计划等立项支持,推动365体育滚球:国省重大科技项目在攀布局实施。组织实施好前六批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二、打造科技创新平台,集聚科技创新人才

(五)推进创新平台提质增效。协同攀钢集团大力推进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大力推进四川省钒钛产业创新联合体、钒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攀钢技术中心、四川钒钛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系列平台做强做实,攀枝花学院BIM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争创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学规范管理市级创新平台。

(六)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协同钒钛高新区和东区高新区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内生动力,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园区提质升位。培育壮大企业集群,大力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瞪羚企业培育力度。积极引导和精准辅导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力争实现瞪羚企业零的突破。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建设。

(七)发挥高校院所优势作用。积极推进与上海大学、四川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热科院、钢铁研究总院等国内高校院所广泛开展合作,做强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鼓励高校院所科技资源向中小企业开放,引导高校院所与企业协同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强对高校院所的联系服务,帮助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助推高校院所高质量发展。

(八) 抓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人才兴攀”战略部署,深入实施“攀枝花优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攀枝花创新人才(团队)等专项计划,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领域引育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积极探索科技攻关人才团队组建与管理新模式,推动科技人才向重大创新平台、重大攻关项目集聚。组织申报国家、省级人才计划10项以上。持续抓好外专和引智工作,优化外国人专家来华工作许可审批管理,开展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持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跟踪做好3个科技特派员省级专项执行。

三、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服务经济主战场

(九)助力打造“天府第二粮仓”。充分发挥地理气候资源优势,围绕“攀粮”“攀果”“攀菜”“攀畜”和“攀花”等特色产业推进农业标准化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农业新品种引进、培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建设种质资源创新基地6个,收集引进种质资源200个以上,不断增强现代特色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推动“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平台提质增效,持续优化提升平台服务功能,以村级驿站为载体抓好服务延伸,精准对接用户和专家,打通涉农技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以“六有标准”为引导,优化提升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争创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先行村和星创天地。

(十)推动康养产业科技创新。鼓励攀枝花市阳光康养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提升创新能力,支持3家重点医院医疗科技合作创新中心和2个市级医疗卫生重点实验室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组建市级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启动首批3个市级中西名医工作室培育计划。探索市级医疗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制创新。

(十一)加大绿色低碳科技供给。推动《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尽快出台,开展绿色低碳产业领域攻关项目布局、关键技术需求征集系列工作,围绕制备、储运、应用等领域技术需求,推进钒钛磁铁矿高炉富氢冶炼、钒钛系储氢合金等关键技术攻关,助力氢能产业示范城市建设。

(十二)大力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加快钒钛高新区加强“四川省科技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推动在技术转移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科技服务平台搭建、科技型企业培育等多方面精准发力,构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大科技服务企业“转企升规”培训力度,促进科技服务企业做大提质。持续推进科技服务业中介引培工作,不断壮大科技服务业主体,积极培育科技服务业新业态,促进科技服务业多元化发展。

四、构建开放创新生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十三)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攀西分中心建设,促进成果和需求有效对接。大力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机构,鼓励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实施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优势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支持东区争创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十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鼓励支持创新主体以“揭榜挂帅”“包干制”“定向委托”等方式开展改革试点,突出放管结合。根据我市实际,抓好省科技厅《深化科技激励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实施方案》等重点改革文件的贯彻落实。加大科技金融服务,实现“天府科创贷”获贷资金3000万元以上。继续做好科技创新券推广应用工作。

(十五)深入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办好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月等群众性科普活动。优化科普基地布局,大力培育省级科普基地,新认定市级科普基地2家以上。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参加全省科普讲解大赛、优秀科普作品评选等科普比赛。做好第十一届“科博会”展览展示工作。高标准规划建设水电科技馆。  

(十六)涵养风清气正科研环境。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持续加强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建设,贯彻落实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实施细则和科研失信记录实施细则。切实加强对省、市两级科技计划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认真做好科学技术奖提名推荐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宣传,全面展示科技发展成就和科技创新成效,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

五、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夯实科技创新政治保障

(十七)加强科技系统党的建设。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突出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党建“三级五岗”责任清单,切实履行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要求,坚持正风肃纪,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市县两级科技创新综合党委作用,加强全市科技创新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深入开展“党员挑重担、攻关当先锋”夺榜守擂活动,促进党建工作和科技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十八)持续改进工作作风。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坚决对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出重拳、下狠手、零容忍。认真抓好市委巡察问题整改,扎实开展谢忠华严重违纪违法“以案促改”工作。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政务公开,聚焦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行政许可等重点领域环节,规范“微权力”,养护“微生态”,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加强干部培训,提升科技项目管理、科技统计工作能力,统筹做好科技安全、科技保密、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工作。

(十九)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深刻理解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重大意义,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决服从大局,严守改革纪律。严格按照党中央和各级365体育博彩:机构改革工作的要求,做到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以奋发有为的状态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

审核: 孙菽   责任编辑: 敬雨